|
|
|
|
|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
2005-3-14 |
|
|
|
一、技术简介: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技术,它包括硬件技术(技术设备)和软件技术(生物技术措施及管理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生产实际,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其主要由以下几项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及其装备组成。 1.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使用与各类拖拉机、水田耕整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铧式系列犁、水田耙等机具,完成大田的耕、耖耙(平地)、耥等作业的技术。 2.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烘干、筛选、药物处理、工厂化育秧设备及杂交稻制种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 3.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插秧技术及机械化高速插秧技术、机械抛秧技术、水稻直播技术。 4.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包括化肥深施和追肥机械化技术,植保、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和田间运输机械化技术。 5.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分段收获(收割与脱粒相分开作业)和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6.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包括移动式、固定式烘干机械化技术。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由于水稻生产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种植方式不一,使水稻生产机械发展缓慢,特别是在栽植和收获两个重要环节,农民迫切希望摆脱耕、种、收三弯腰的繁重体力劳动,从高强度、低效率的劳作方式中解放出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该技术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水稻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规程 1.育秧机械化。主要有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工厂化育秧、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它们的原理基本一致,要经过床土准备、调制、调酸、种子处理、播种、加温、控温和催芽、炼苗等阶段,成本较大。而在此原理下发展起来的田间双膜规格化育秧技术,培育出来的秧苗也达到了壮秧机插的目的,其操作方式和育秧方法与大田育秧相似,不同之处是在秧田先铺上打了孔的薄膜,然后铺床土和播种,它的成本大大低于工厂化育秧,易被掌握,适合推广。 2.水稻机械插秧。一是大田整地要平、细、泥烂、无杂物,泥脚深度不得超过30cm,不得有4米2以上的田面露出水面,插秧时水深保持在2cm左右;二是秧苗必须是规格化的秧苗,秧苗高度15~20cm,均匀度80%以上;三是保证机插质量,漏插率不大于5%,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伤秧率不大于5%,不漏行,每亩1.8~2万株。 3.水稻抛秧机械化。一是大田平整,泥要烂,表层有泥浆,达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同时要施足底肥;二是掌握和控制秧苗床土干湿度,不宜过干、过湿;三是确保秧苗均匀一致,一般每亩为2万株左右。 4.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要保证种子均匀落在平整的田面上,适当压种入泥,有利于种子扎根,防止漂移以及鼠鸟害。控制播量,一般杂交稻1.5千克左右,常规稻每亩6~8千克。 5.水稻联合收获。一是要进行机组检查和调整,保证机组的技术状态良好;二是田块应开出收割通道;三是先行试割,把机组调整到最佳收割状态。要熟练掌握入田、收割、过障碍(田埂、沟等)、转弯收割、行走卸粮、出田、转移等操作要领。收割时必须随时检查机组运行情况和作业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其收割总损失率2.5~3.5%,破碎率≤0.5~2%。联合收割机有半喂入和全喂入两种机型。 6.水稻烘干机械化。一是稻谷烘干前要粗筛一遍;二是收割后的稻谷应尽快入仓烘干;三是烘干含水率不均的稻谷时,应尽量多一些通风循环时间,然后再点火;四是烘干易爆腰的品种或已出现爆腰现象时,应降低干燥速度。 三、注意事项 1.机手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2.晚稻机插秧苗育秧时必须采取两次化控技术,以控制秧苗生长高度。 3.机抛时要掌握:风大不宜抛,水多不宜抛,土质黍占重地块须待泥浆下沉后再抛,对土质过砂的田块要边整田、边抛秧,以免秧苗不易入土而倒苗。 4.水稻联合收割时须注意:①进行检查修理时,必须先停止发动机运转;②清除割台和脱粒部分的堵塞物时,必须停机;③对收割机要定期检查、维修。 5.烘干机使用时须注意:①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②电源电压应在允许范围区;③起动燃烧器要先检查燃油箱是否有油,油路是否有漏油;④燃油必须符合要求,当燃烧器工作时,勿给油箱加油。 摘自《来凤农业网》
|
|
作者/出处:吉林省农机推广站
阅读次数 [20295] |
|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