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
2006-4-7 |
|
|
|
一、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若宽度大于28cm,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样会导致漏插;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在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保证秧块的标准尺寸。双膜育秧则在栽插起秧时,通过切块来保证标准尺寸。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单季稻及中稻一般秧龄为15~20天,早稻育秧由于积温偏低,秧龄适当延长。但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4.0叶龄内移栽。秧苗素质的好坏应以秧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两方面来衡量,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观察秧苗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无病株和虫害。其中茎基粗扁是评价壮秧的重要指标,俗称“扁蒲秧”。适合机械化插秧的秧苗,除了个体健壮外,还要求秧苗群体质量均衡,常规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杂交稻成苗1-1.5株,秧苗根系发达,单株白根量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亦称毯状秧苗。
二、育秧准备
(一)床土准备
1.床土选择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和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2.床土用量 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kg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25kg作盖籽土。
3.床土培肥 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kg(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kg—70kg,或硫酸铵3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5kg等无机肥。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 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取土地块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4.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为10%-15%,细土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时,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在早稻育秧及倒春寒多发地区,为防止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g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
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实需要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兑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二)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100,一般每亩大田需秧池田7-10平方米。
播前10天精做秧板,苗床宽1.4~1.5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板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cm,开好平水缺。为使秧板面平整,可先上水进行平整,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无高低;光,板面先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三)秧盘或有孔地膜准备
进行软盘育秧时,每亩大田一般要准备25张左右软盘,采用机械育秧流水线需备足硬盘,用于脱盘周转。
采用双膜育秧,一般育每亩大田所需的秧应备足幅宽1.5的地膜4.0m。育秧前需要事先对地膜进行打孔,即将地膜整齐地卷在长、宽、厚分别为15cm、15cm 和5cm的木板上,然后划线冲孔。孔距一般为2.0×2.0cm 或2.0×3.0cm,孔径0.2-0.3cm。孔径不宜过大,否则会 造成大量秧根穿孔下扎,增加起秧难度。
(四)其它材料准备
1.覆膜 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m宽覆盖用农膜4m。早稻育秧以及春季气温较低,特别是倒春寒多发地区,应采用拱棚增温育秧,为此需备足竹片等拱棚用 料。
2.稻草 每1m秧板,需准备无病稻麦秸秆约1.2kg或相应面积的无纺布、芦苇秆或细竹竿7~8m,用于覆膜后盖草遮阳、保温、防灼。
3.木条、切刀 双膜育秧过程中,为了保证床土的标准厚度,需备长约20cm、宽2.0-3.0cm、厚2.0cm的木条4根。切刀1~2把,用于栽前切块起秧。
(五)种子准备
1.大田用种量与播种密度 杂交稻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为l~1.5kg,常规粳稻3-3.5kg。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要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
为适应机械栽插的要求,机插育秧的播种量相对较高,一般杂交稻每盘芽谷的播量为80-100g,常规粳稻的芽谷播量为120—150g。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培
育合格的机插秧苗。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够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适宜播量的计算公式为:
干种播种量(g)=[实际成苗数/(发芽率×成苗率×1000)]×千粒重。
以发芽率97%、千粒重为26g的杂交稻为倒,高密度育秧条件下的成苗率大致为85%。一般要求杂交稻每平方厘米最终成苗1-1.5株,若按1.5株计,则每盘1624平方厘米成苗数为2436株,折算芽谷播量约l00g。一般情况下,早稻育秧的播量可以在80~l00g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而中、晚稻的播量则可适当降低。
2.种子处理
(1)确定播期 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有明显的区别。一是播种密度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5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而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茬口安排,按照20天左右的秧龄推算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2)精选种子 尽可能选用标准的商品种子,普通种子在浸种前要做好晒种、脱芒、选种和发芽试验等工作,其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发芽势在85%以上。
采用传统盐水法选种时,水液比重为1.06-1.10(用新鲜鸡蛋放入盐水中,浮出水面面积为2分硬币大小即可).盐水选种后要用清水淘洗种子,清除谷壳外盐份,以防影响发芽,洗后晒干备用或直接浸种。 杂交稻一般采用风选法选种。选种前先将种子日晒1-2天,再用低风量扬去空瘪粒,确保种子均匀饱满,发芽势强。
(3)药剂浸种浸种时选用使百克或沲保克1支(2m1)加吡虫啉l0g,兑水6-7kg可浸种5kg。浸种时间长短随气温而定,一般粳稻需浸足80℃日(3天左右),籼稻60℃日(2天左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4)催芽 催芽技术要求“快、齐、匀、壮”。“快”是指两天内催好芽;齐”是指要求发芽势达85%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长、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根据种子生长萌发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催芽可以分为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3个阶段。 一是高温破胸。自稻谷上堆至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阶段。种子吸足水分后,适宜的温度是破胸快而整齐的主要条件,在38~C的温度上限内,温度愈高,种子的生理活动愈旺盛,破胸也愈迅速而整齐;反之,则破胸愈慢,且不整齐。一般上堆后的稻谷在自身温度上升后要掌握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必要时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迅速。
二是适温催芽。自稻种破胸至幼芽长到播种要求时为催芽阶段。双膜手播育秧催芽标准为:根长达稻谷3/1,芽长为5/1-4/1,若采用机播,9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湿长芽,干长根,控制根芽长度主要是通过调节稻谷水分来实现,同时要及时调节谷堆温度,使催芽阶段的温度保持在25℃-30℃,以保证根、芽协调生长,根芽粗壮。
三是摊晾炼芽。为了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播种均匀度,催芽后还应摊晾炼芽。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晾4-6h,且种子水分适 宜,不粘手即可播种。
三、软盘育秧技术
(一)操作方法
1.顺次铺盘 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2.匀铺床土 铺撤准备好的床土,土层厚度为2-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3.补水保墒 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 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要求播种时土壤含水率达85%-90%。可结合播种前浇底水,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1:1500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浇消。
4.精量播种 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每盘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g-150g,杂交稻播干谷80—l00g。为确保播种均匀,可以4-6盘为一组进行播种,播种时要做到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5.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覆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注意使用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籽土撒好后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6.封膜保墒 覆土后,灌平沟水,弥补秧板水分不足,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保证秧块尺寸。芽谷播后需经过一定的高温高湿才能达到出苗整齐,一般要求温度在28℃—35℃,湿度在90%以上。为此,播种覆土后,要封膜盖草,控温保湿促齐苗。
封膜前在板面每隔50-60cm放一根细芦苇或铺一薄层麦秸草,以防农膜粘贴床土导致闷种。盖好农膜,须将四周封严封实,农膜上铺盖一层稻草,厚度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预防晴天中午高温灼伤幼芽。对气温较低的早春育秧或倒春寒多发地区,要在封膜的基础上搭建拱棚增温育秧。拱棚高约0.45m,拱架间距0.5m,覆 膜后四周要封严压实。
(二)机械化育秧播种
盘式育秧也可采用机械播种。水稻育秧播种机可以分别进行铺土、播种、覆土等作业,而播种流水线则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4道工序的作业。机械播种的效率高,质量好。目前,生产中使用较多的育秧播种机械,主要包括手推式播种机、手摇式播种机、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等。它们的基本原理相同,在排种方式上,主要分为带状排种和窝眼式排种两种。采用带状排种机构的播种机,作业效率高,但在低播量的情况下,播种的均匀度不理想。而窝眼式播种基本解决了低播量条件下的均匀性问题,但作业效率相对较低。
采用机械播种时,要准备适宜数量的硬塑盘作为托盘周转。播前要调试好播种机,使盘内底土厚度稳定在2~2.5cm;精确调整好播种量,使每盘芽谷播量稳定在预先确定的适宜范围;覆土厚度0.3~0.5cm,以看不见芽谷为宜;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覆土后10分钟内盘面干土应自然吸湿无干土面。 播种结束后可在田间脱去硬盘,置软盘于秧板上,也可在室内叠盘增温出芽后,移至秧田进行脱盘。此时软盘仍需在秧板上横排两行、依次平铺,做到紧密整齐,底盘与床面结合。
四、双膜育秧技术
双膜育秧是指在秧板上平铺地膜,再铺放2-2.5cm厚的床土,播种覆土后加盖封膜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方式。
(一)播种育秧
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即可进行按期播种、育秧。
1.在秧板上平铺,扣孔地膜。
2.木条定格 沿板面两边(秧板沟边)分别固定事先备好的木条(宽2~3cm,厚2.0cm,长200cm左右,不宜过长)。
3.膜上铺底土 在地膜上铺土后并用木尺沿两侧木条刮平,使铺土厚度与秧板两边固定的木条厚度一致(2.0cm),切忌厚薄不均。
4.补足底土水分 在播种前一天铺好底土后,灌平板水,使底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放。也可直接用喷壶喷洒在已铺好的底土上,使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后立即播种盖土,以防跑湿。
5.精量播种粳稻一般每平方米播芽谷75~950g,籼稻一般500-700so播种时要按蛙称种,分次细播、匀播,力求播种均匀。
6.匀撒盖籽土 覆土量以盖没种子为宜,厚度为0.3-0.5cm。注意使用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籽土撒好后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7.封膜盖革 覆土后,沿秧板每隔50~cm放一根细芦苇或铺一薄层麦秸草,以防农膜与床土粘贴导致闷种。盖膜后须将四周封严封实。膜面上均匀加盖稻草,盖草厚度以基本看不见盖膜为宜。秧田四周开好放水缺口,避免出苗期降雨秧田积水,造成烂芽。膜内温度控制在28℃-35℃。对气温较低的早春茬或倒春寒多发地区,应搭建拱棚增温育秧。
五、苗期管理
机械化插秧对秧苗的基本要求是总体均衡,个体健壮,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把秧苗无粗细。因此,苗期管理的技术性和规范性较强。
(一)高温高湿促齐苗
经催芽的稻种,播后需经一段高温高湿立苗期,才能保证出苗整齐,因此应根据育秧方式和茬口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增温保湿措施,确保安全齐苗。同时,秧田要开好平水缺口,避免降雨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
1.封膜盖草立苗 适于气温较高时的麦茬稻育秧。立苗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盖草厚度,薄厚均匀,避免晴天中午高温烧苗。二是雨后及时清除盖膜上的积水,以免造成膜面积水,加之覆盖的稻草淋湿加重,局部受压“贴膏药”,造成闷种烂芽,影响全苗。
2.拱棚立苗 适于气温较低时的早春茬育秧和倒春寒多发地区,此法立苗在幼芽顶出土面后,晴天中午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5cC以下,以防高温灼伤幼苗。播种到出苗期一般为棚膜密封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只有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才可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此间若床土发白、秧 苗卷叶时应灌“跑马水”保湿。
(二)及时炼苗
1.揭膜炼苗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揭膜时间应以当时气温而定,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不完全叶至第一叶抽出时(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遭烈日爆晒容易灼伤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遇寒流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
2.拱棚秧的炼苗 秧苗现青后,视气温情况确定拆棚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拆棚,否则可采用日揭夜盖法进行管理,并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
(三)科学管水
1.湿润管理 即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
操作要点:揭膜时灌平沟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早春茬秧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护苗,回暖后待气温稳定再换水保苗,防止低温伤根和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烂秧和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5天控水炼苗。
2.控水管理 与常规肥床旱育秧管水技术基本相似,即揭膜时灌一次足水(平沟水),泅透床土后排放(也可采用喷洒补水)。同时清理秧沟,保持水系畅通,确保雨天秧田无积水,防止旱秧淹水,失去旱育优势。此后若秧苗中午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不卷叶不补水。补水的水质要清洁,否则易造成死苗。
(四)用好“断奶肥”
断奶肥的施用要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播后7-8天)施用。每亩秧池田用腐熟的粪清液500kg兑水1000kg或用尿素5kg(约合每盘用尿素2g)兑水500kg,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麦茬田为防止秧苗过高,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五)防病治虫
秧田期病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立枯病、螟虫等。秧田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隋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务必要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可于一叶一心期用吡虫啉2g(有效成分)加80kg水喷施。另外,早春茬育秧期间气温低,温差大,易遭受立枯病的侵袭,揭膜后结合秧床补水,每亩秧池田用65%敌克松兑1000-1500倍液600-750kg洒施预防。
(六)辅助措施:
在提高播种质量,抓好秧田前中期肥水管理的同时,2叶期根据天气和秧苗长势可配合施用助壮剂。若育秧期气温较高,雨水偏多,秧苗生长较快,特别是不能适期移栽的秧苗,每亩秧池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g,按1:2000倍液兑水喷雾(切忌用量过大,喷雾不匀,如果床土培肥时使用过旱秧壮秧剂的不必使 用),以延缓植株生长速度,同时促进横向生长,增加秧苗的干物质含量,达到助壮穗苗的效果。
(七)苗期倒春寒的应对措施
早稻育秧期间,倒春寒天气时有发生,机插育秧一般采用控水育秧,该育秧方式本身比常规育秧方式更耐春寒。但遭遇降温寒流,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培育合格健壮秧苗。
1.深水护苗,以水调温,以水调气 遇低温寒潮,灌深水至秧叉处护苗,注意不要淹没秧心。寒潮过后若天气突然放晴,切勿立即退水晒田,以免造成青枯烂秧死苗。倒春寒的主要危险就在于天气突然放晴气温骤然回升,造成秧苗生理脱水,深水层可以缓解苗床温度剧烈变化。
2.及时泼浇敌克松 低温来临前或寒潮过后,每分秧田可用100-150g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泼浇,防止烂秧死苗。长时间阴雨低温过后应及时喷施壮秧宝防治立枯病发生。
3.拱棚防冻 如遇降温幅度大、时间长,有条件的可结合前两条措施,搭建拱棚保温防冻。
4.忌过早追肥 低温过后,秧苗抗逆能力较差,若过早施用化肥,对微弱的秧苗来说等于雪上加霜,加速了烂秧死苗。因此,应在低温过后3-4天再开始追肥。
六、栽前准备
(一)看苗施好送嫁肥
秧苗体内氮素水平高,发根能力强,碳素水平高,抗 植伤能力强。要使移栽时秧苗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又具有较强的抗植伤能力,栽前务必要施好送嫁肥,促使苗色青绿,叶片挺健清秀。具体施肥时间应根据机插进度分批使用,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叶色褪淡的脱力苗,亩用尿素4—4.5kg兑水500kg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并洒—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亩用 尿素1~1.5kg兑水100-150kg进行根外喷施少十色浓绿且 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二)适时控水炼苗
栽前通过控水炼苗,减少秧苗体内自由水含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抗逆能力,是培育健壮秧苗的一个重要手段,控水时间应根据移栽前的天气情况而定。
春茬秧由于早播早插,栽前气温、光照强度、秧苗蒸腾量与麦茬秧比均相对较低,一般在移栽前5天控水炼苗。麦茬秧栽前气温较高,蒸腾量较大,控水时间宜在栽前3天进行。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取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特别是在起秧栽插前,雨前要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三)坚持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虫害,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在栽前1—2天亩用2.5%快杀灵乳油30-35ml兑水40-60kg进行喷雾。在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区,防治时应亩加10%吡虫啉乳油15ml喷施,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
(四)正确起运移栽
机插育秧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秧块搬动次数,保证秧块尺寸,防止枯萎,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遇烈日高温,运放过程中要有遮阳设施。软(硬)盘秧:有条件的地方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亦可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切勿过多而加大底层压力,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让其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机插。 双膜秧:在起秧前要将整块秧板切成适合机插的规格,即宽27.5-28cm,长58cm的标准秧块。为确保秧块尺寸,事先应制作切块方格模(框),再用长柄刀进行垂直切割,切块深度以切到底膜为宜。切块后一般就可直接将秧块卷起,并小心叠放于运秧车。 摘自《农机科技推广》2006.2 |
|
作者/出处:吉林省农机推广站
阅读次数 [27082] |
|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