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请选择字号【 】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2005-1-7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1)玉米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
(2)小麦整秆还田覆盖。适合机械化水平低,用割晒机或人工收获的地区。麦秆运出脱粒、土地进行深松、再覆盖脱粒后的整秸秆。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农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
留高茬即是在农作物成熟后,用联合收获机或割晒机收割作物籽穗和秸秆,割茬高度控制在玉米至少20cm,小麦至少15cm,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
(二)免耕、少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经必要的地表作业(耙地、浅松)进行播种。作业要求:


1、玉米免耕播种作业。
(1)播种量:春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1.5—2.5kg;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
2、小麦免耕播种作业。
(1)播种量:冬小麦亩播种量应视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水浇地3—10kg、旱地12—15kg;春小麦一般亩播种量为18—20kg;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在2—4cm,落籽均匀,覆盖严密。
3、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95%以上。播前应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三)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使覆盖田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目前主要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1、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使用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
2、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除草剂的剂型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也可在出苗后作物生长的初期和后期。除草剂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壤中,早期控制杂草。播前施用除草剂通常是将除草剂混入土中,施除草剂和松土混合可联合作业。也可在施药后用松土部件进行松土配合。播后出苗前施除草剂,一般是和播种作业结合进行,施除草剂的装置位于播种机之后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作物出苗后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可将除草剂喷洒在杂草上,苗期的杂草也可以结合间苗,人工拔除。
3、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鸟、兽和霜冻对植物的危害。一是对作业田块病虫害情况做好预测;二是对种子要进行包衣或拌药处理;三是根据苗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药物喷洒。施药量的计算公式:
施药量(mL/hm2)=[流量器流率(mL/s)]/[步行速度(m/s)×有效喷幅(m)×10000];
4、施药的技术要求:①根据以往地块杂草病虫的情况,合理配方,适时打药;②药剂搅拌均匀,漏喷重喷率≤5%;③作业前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风向;④及时检查,防止喷头、管道堵漏。
5、植保机具的选用:结合农村实际以小型为主,可选用喷雾、喷粉机具和超低量喷雾机具。
(四)深松技术
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由于翻耕后裸露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
1、局部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
(1)适耕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5%-22%;
(2)作业要求。宽行作物(玉米)深松间隔:40- 80cm,最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播前或苗期进行,苗期作业应尽早进行,玉米不应晚于5叶期;密植作物(小麦)也可以局部深松,但为了保证密植作物株深均匀,应在松后进行耙地等表土作业,或采用带翼深松机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密植作物(小麦)深松间隔:40- 60cm;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播前进行
(3)配套措施。条件适宜地区在作业中应加施底肥,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
(4)作业周期。 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密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
(5)机具要求。一般机具为凿形铲式,密植作物地区可采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
2、全面深松。选用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
(1)适耕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5%-22%;
(2)作业要求。深松深度:35—50cm;深松时间:在播前秸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3)配套措施。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
(4)作业周期。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强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
二、主要技术模式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地区在风蚀最严重的“三北”地区的北部种植区。根据季风、降雨等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以及农田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考虑对环京津地区治理沙尘暴的影响,以鄂尔多斯台地的毛乌素沙地西缘为界,将保护性耕作重点建设区分为“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带”和“西北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其技术模式分为:
(一)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带主要技术模式
主要包括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东北冷凉风沙区、农牧交错区和华北两茬平作区四种类型:
1、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特点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水蚀)严重,种植制度以小麦或玉米一茬作物为主(有的地方接种豆类等小秋作物)。保护性耕作模式以防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提高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进行深松(秋作物接茬整地时进行);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土地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根茬、秸秆覆盖地表越冬。翌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2、东北冷凉风沙区。特点是无霜期短,冬春寒冷风大,水土流失(风蚀)和春旱严重。种植作物以一茬玉米为主。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抵御春旱和控制风蚀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耕、覆盖、少耕播种为重点。秋收后不犁地,实行完全的免耕(传统习惯是耕、耙等多道工序的精细秋整地);高留茬覆盖,即保留玉米高茬(20—50厘米)、茬间覆盖大尺寸秸秆,实现护土越冬。春播前,实行旋耕灭茬起垄少耕法整地,再使用行走式“坐水种”播种机进行补水、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3、农牧交错区。特点与东北冷凉风沙区相似,冬季气温低,春季干旱风大,土地瘠薄,风蚀沙化严重。作物种植以一茬小杂粮、玉米为主。保护性耕作模式以防止土壤沙化、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肥力、抵御春旱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耕、留茬覆盖、免耕播种为重点。对区域内退化草场,可进行深松改土、免耕补播,增加植被覆盖度。
4、华北两茬平作区。特点是小麦、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沉降,水资源短缺。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覆盖、免耕播种等多种技术措施。实施程序是:麦收→留茬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深松或少耕(少耕主要结合秸秆处理进行)→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少量播种玉米→玉米收获→粉碎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量播种冬小麦→粉碎的玉米秸秆和冬小麦覆盖农田越冬。
(二)西部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主要技术模式
本区大部为一年一熟的农牧交错区和灌区,种植制度以春小麦或玉米一茬作物为主(有的地方接种小秋作物)。区内干旱少雨、风沙严重、土壤瘠薄。针对这些特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目标是防风固土、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肥力。实施以少免耕、地表覆盖、免耕播种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少免耕”——春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深松(不必每年深松,且主要是在灌区结合小秋作物接茬整地时进行);“覆盖”——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土地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高茬和秸秆覆盖地表越冬;“免耕播种”——翌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三、制定机械化技术工艺体系的原则
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的制订要以实现抗旱增收和保水保土为目标,以秸秆根茬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重点应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一)作物收获后留根茬及秸秆还田覆盖。以根茬固土,秸秆覆盖减少风蚀和土壤水份的蒸发,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因此,在试点示范过程中,各种作物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工艺、规范的制订,必须以留根茬及秸秆还田覆盖为基础。
(二)减少对土壤耕翻作业。利用适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根茬和秸秆覆盖的农田进行免耕播种,是实现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的关键手段。因此,选择先进适用的免耕播种机具是保护性技术示范推广的最重要一环。
(三)控制杂草及病虫害。生产作业工艺要根据当地病虫草害发生的时节等情况,播种前种子药剂拌种处理、出苗期喷洒除草剂、出苗后期机械或人工锄草等综合考虑。
(四)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机械作业。要根据秸秆覆盖量和表土状况确定是否采用辅助作业措施(耙地、浅松)进行表土处理。
(五)为尽可能减少机械作业,播种时尽可能采用复式作业机具。
(六)必须进行表土浅旋作业时,一般在播种作业前进行,以防止过早作业引起大的失墒和风蚀。



摘自(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出处: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阅读次数 [2466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机修理技术规范
 农业机械修理应遵守的安全规范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标准
 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标准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
 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标准
 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机动脱粒机安全操作规程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秋耕机械化作业术语4 [62639]
玉米生产机械作业质量规范 [60620]
大豆生产机械作业质量规范 [58440]
小麦生产机械作业质量规范 [58332]
水稻生产机械作业质量规范 [58228]
旱田秋耕机械化作业质量规范3 [57469]
旱田秋耕机械化作业质量规范2 [57008]
饲料粉碎机  筛片、锤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56090]
旱田秋耕机械化作业质量规范1 [45983]
机械抗旱坐水播种作业技术规范 [44904]
     

抚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